楼主
浅谈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
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,其内涵是十分深厚和广褒的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。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,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。
一.加强直观操作,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
心理学研究表明: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,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,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,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,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。动手操作是手、眼、脑、口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,是把学生学习的知识“外化”为感性知识,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操作,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,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实践证明,动手操作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,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,培养 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二.引导合理想象,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
爱因斯坦说过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,因为知识是有限的,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,推动着进步,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。”敢想象才会敢创新,加上孩子天性爱幻想.想象,所以我在教学中常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大胆想象,在想象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。想象空间,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三.鼓励质疑问难,激励学生的创新勇气
疑是思之源,思是智之本。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,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,而是手段,是认识科学本质,训练思维能力,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学生的思维活动,总是由问题开始,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。在数学教学中,要根据儿童的的好奇好问,求知欲望强等特性,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.自由.开放式的课堂氛围,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,让学生敢想.敢说.敢问为什么。如学习“分数的基本性质”,有位学生问:为什么要零除外,如果包括零可以吗?。又如学生掌握了“圆柱体的表面积求法后,有位学生问: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,能不能也用侧面积加上底面的面积来求它们的表面积。像这样的问题提得好,教师应给予肯定,给予鼓励。
四.积极参与实践,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
数学来源于实践,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。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,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。在教学中,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,十分注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,广泛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,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中去,通过参与实践,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,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。比如,在教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,我设计了这么一道题:调查你家附近某一商店或某一商场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,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,从你制作出的统计图,你可以看出什么?你能提什么问题?请略作分析。同时针对统计的结果,你想对商店l老板提出出什么建议?
总之,创新教育是教学的主旋律。在优化教学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,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,增强创新意识,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,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探发展创造力的机会,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展!
在进入希望与挑战共存的新世纪之际,人们不得不思考:教育应该为新世纪培养怎样的人才?江总书记强调: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,人才靠教育,教育水平提高了,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。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,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,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,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。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,谈几点体会。
一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,培养创新意识
和谐、民主的教学氛围,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,活跃学生思维。教师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,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。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,彻底摒弃“唯我独尊”,“一言堂”,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上。在课堂做到七个允许:错了允许重答;答的不完整的允许补充;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;没想好的允许再想;不同意见允许争论;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;争论到炽热化允许学生自由接茬发表意见;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。使学生在轻松、和谐的气氛中,激发“人从求新”的欲望。
二、提供创新契机,培养创新精神
1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,激发创新
好奇是儿童的天性,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。事实告诉我们: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往往都是从好奇开始。因此,爱护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,鼓励他们参与新奇、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,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。如:在教学“能被2、3、5整除的数的”的特征时,让学生说数,教师很快判断出此数能否被2、3、5整除,学生感到非常惊奇,兴趣盎然。这时,教师不急于把结论抛给学生,而是抓住这一有利契机,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点,分组讨论,归纳出能被2、5、3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,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2、鼓励质疑问难,促进创新
“学起于思,思起于疑”。疑是学习的开始,有疑问才会去探索,爱因斯坦说过“提出一个问题,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。”在数学教学中,要培养学生敢问和敢疑的良好习惯,用自己的脑子去反思,内化为自己的真知。从而在质疑、解疑中培养创新精神。如:教学“年、月、日”一课时,我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,有位同学提了“一年为什么有大月、小月之分?”“为什么一年中的大月、小月不都是六个月?”等。又如教学“倍的认识”一课时,教完新课后有位同学提出“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大数是小数的倍数,能不能说小数是大数的倍数呢?”“6是4的几倍等。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讨论,积极思考,激活学生的思维,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。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就会有创造,在独立解决新问题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。
3、注重操作,挖掘创新
动作是思维的基础,是智慧的源泉。俗话说:“手巧才能心灵。”可见动手操作与思维的联系,从某种意义上说“手是脑的老师”。因此,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,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,让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。如,教学“圆的面积”公式推导时,分割成16等分的圆形纸片,运用割补、拼凑、转化等方法,得出面积计算公式。使学生动中思考、动中发现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三、尊重创新成果,发展学生的创造力
陶行知先生说:“教的法子来自学的的法子,真正的教育,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
创造的人。”可见,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,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何等重要。所以,对学生提出的好见解,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,但小学生年龄小,有的同学可能提出荒唐和不当的问题,面对这种情况,也不应当遭受到批评,而应给予积极的合理评价,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小学生的“异想天开”虽然还是一棵柔弱的嫩芽,只要得到教师的呵护,一定会茁壮成长。
共有回复1篇 1